1965年9月,南亚次大陆的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。巴基斯坦的坦克碾过克什米尔的泥土,印度的炮火照亮夜空,一场被后世称为“17天战争”的冲突爆发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场战争的导火索竟是一片荒芜的盐沼——兰恩卡奇。这里没有绿洲,却藏着比黄金更诱人的石油;这里人迹罕至,却让两个核大国险些擦枪走火。更讽刺的是,交战国手中的美制武器,竟来自同一个军火商。当美国大使紧急约见巴基斯坦总统时,他手里握着的不是和平协议,而是一份武器禁运警告书。
“一个巴基斯坦师能打五个印度师!”总统阿尤布·汗的豪言在伊斯兰堡传开时,国防部的将军们正用红笔圈出地图上的哈吉皮尔山口。1965年8月,6000名“克什米尔起义军”突然渗透印控区,他们头缠绿巾,手持斯登冲锋枪,背包里塞着5000卢比现金——这是巴基斯坦军方开出的价码。但计划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:电台只配给指挥官,士兵连地图都没有,更荒谬的是,他们期待的“民众起义”变成了克什米尔人举报的热线电话。印度电视台直播审讯俘虏的画面,让这场代号“直布罗陀”的行动沦为国际笑柄。
印度人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。8月28日,伞兵突袭海拔2637米的哈吉皮尔山口,切断了巴军补给线。时任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在联合国拍桌子怒吼:“这是侵略!”但纽约的外交官们心知肚明,真正的火药桶在昌布谷地。这里的地形像被巨人踩扁的漏斗,印度守军只有15辆法国造AMX-13坦克,其中3辆还在修理厂“住院”。而巴基斯坦集结了66辆美制M48巴顿坦克——这些钢铁巨兽曾在兰恩卡奇首秀时闹出笑话:5辆还没开火就趴窝,2辆陷进盐沼成了固定炮台。
9月1日黎明,155毫米榴弹炮的轰鸣震碎了山谷的宁静。印度191旅的士兵们发现,对面冲来的不仅是坦克,还有自家旅长三天前刚阵亡的噩耗。就在巴军即将碾碎防线时,戏剧性的一幕上演:总指挥马力克少将突然被撤职,接任的叶海亚·汗竟花两天时间“熟悉战场”。历史学者后来发现,这场人事地震源于总统府的权力游戏——阿尤布·汗既要安抚鹰派,又怕得罪美国军火商。
9月6日,战局突然180度反转。印度军队不再死守克什米尔,而是直扑巴基斯坦腹地旁遮普省。当百夫长坦克的105毫米炮管指向拉合尔时,全世界倒吸凉气:这相当于有人拿刀抵住了对方咽喉。美国紧急冻结对两国的武器供应,苏联则把克什米尔比作“南亚的柏林墙”。最讽刺的是,印度坦克兵发现对手的巴顿坦克里,竟装着和自己同一批生产的美国炮弹。
联合国调停让炮火暂歇,但暗战更凶险。巴基斯坦军官偷偷记录:每损失1辆M48,就能换掉3辆印度谢尔曼坦克;印度参谋部则测算,每公里战线要填进200条人命。中国外交部档案显示,双方在停火线两侧仍陈兵百万——就像两个赌徒把全部筹码推上牌桌,却谁都不敢先开牌。
这场战争被包装成“克什米尔自由之战”,实则充满黑色幽默。美国卖武器给双方赚钱,苏联借调停扩张影响力,英国留下的分治政策像定时炸弹。最“敬业”的当属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——他在联合国控诉印度时,西装口袋还插着美国哈佛大学的钢笔。当记者问他为何执着于克什米尔,他笑着引用英国殖民者的名言:“地图上的红线,总要有人来画。”
印度网友说:“没有克什米尔,巴基斯坦算什么?”巴铁回怼:“没有巴基斯坦,印度怎么证明自己是民主国家?”当两国每年把GDP的25%砸进军费时,美国军火商的财报正连创新高——所以问题来了:到底是谁在真正经营这场“永恒战争有限公司”?
联富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-网络配资开户-十大正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